医方明
工巧明
声明
因明
内明

内明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4日            来源:智嘎仁波切


 

内明·即释迦的言教,包括菩萨藏和声闻藏两类教典。据《瑜伽师地论》卷十三《闻所成地》的解说,内明处略有4种相:

1、由事施设建立相(指经、律、论的建立);

2、由想差别施设建立相(指佛教专有名相的建立);

3、由摄圣教相(指解释佛教教义的理论);

4、由佛教所应知处相(指佛教所应知道的法数)。

摄圣教义的义指佛教所说明解释的义理。佛教所应知处则指佛教所应当知道的法数,在《瑜伽师地论·闻所成地》中曾举二数以至十数的法相若干种,中国的《大乘义章》等书可以算是同类的著作。据《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力种姓品》内明论有两个特征(相),一、显示正因果相,二、显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

 

佛教中分别因果有十因,五果。十因即随说因,观待因,牵引因,摄受因,生起因,引发因,定别因,同事因,相违因,不相违因。

 

这十因又可摄为二因,一、能生因包括牵引、生起二因,二、方便因包括其余诸因。这二因或十因与四缘也可互摄,能生因即因缘,方便因即增上缘,等无间缘和所缘缘摄属十因中的摄受因。五果即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土用果,增上果(关于十因五果的详细解释,可参看《瑜伽师地论·力种姓品》的道伦记)。

 

佛教中大乘教义的创立和发展,本来含有积极的入世精神,自《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提出五明为菩萨所求正法的内容,更使大乘救世的思想能够在实践上得到体现。《力种姓品》说,菩萨求学五明,是为了使无上正等菩提大智资粮很快地圆满,并不是不逐步学习五明的人能够得到无障的一切智智。

 

大乘瑜伽系开祖的这个思想之提出,是使菩萨行和人生现实能够正确结合起来的一个特殊贡献。

 

后来瑜伽系的学者如陈那、护法、法称、月官等人对于印席的声明、因明都作有创造性的发展,未始不是由于这一思想的鼓舞。关于医方明的著者父使的学系虽然不明,但是西藏现在通行的《八支甘露心要》则出于莲华生一系的传承,而莲华生则是属于瑜伽系的师子贤门下佛智足的弟子,在显教思想上,这种相承之迹仍是很显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