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者篇
尊者篇
勇士篇
成就篇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二章 帝释天城话长安


发布时间:2017年9月30日            来源:智嘎仁波切




    正观照着 雪域的猛士
  于是 汉藏的因缘
  在法界中流转
  缘起 缘灭
  缘灭 缘生
  世世代代的歌者
  唱颂着长安中的雪域 雪域中的长安
  是你?是我?
  那里 有你?有我?
  是 不是你?不是我?
  那里是恰如海水的一味一色
  天乐鸣空
  李世民在否?

  文成公主身处的时代,正居于中国唐朝的盛世,而唐朝的首府就设座于长安城。长安城就宛如帝释天王的天宫一般,矗立在关中平原上。

  这座壮丽的都城,同当时世界上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联系,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学习的中心。唐代的文化由此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而长安城也同时融受了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譬如长安人的衣食住行、音乐、舞蹈、文化活动等,就无不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像波斯传来的波罗球和西域传来的胡旋舞等,在长安就非常盛行。

  这座规模空前的都城,规划严谨,建立在龙首原的南麓,它的东西长有9721米,南北长8651米,城周约3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城外有宽九米,深四米的护城河。

  城中设计为棋盘形街道,井然有序,南北有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道两侧还建有宽2.5米的排水沟。最宽阔的街道是全城正中央轴线南北向的朱雀门街,宽150米,全长5 316米,连排水沟都宽达三米。

  长安九个城门中,除正南门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其余均为三门道,都有宏伟的门楼。明德门耸立在长安城中轴线上,通向朱雀门街、承天门街,使长安城更为壮观。明德门建筑十分壮丽,城门郭东西长55.5米,南北宽17.5米,门墙包砖。各门道都有青石门槛,有的还雕刻蔓草、走兽浮雕、线刻鸳鸯等。城门北侧有四对水缸,是洒扫与防火之用。

  长安街道不但笔直,而且街宽一百米以上的有五条,即东西向第三、第五条街与南北向第四、第六、第八条街,这都是通往各城门的主要道路。

  长安东城三门中最北的是通化门,这通化门是连接通往函谷关的大道。出了通化门后的第一个驿站叫做长乐驿,它位于浐河西岸的长乐坡上。为了适应皇家和官府长途交通的需要,这座城门附近有许多制造马车的作坊。

  而东城的中门叫春明门,门内春明门大街从兴庆宫南侧横过。南边的叫延兴门,出了这门向东南过蓝田关和武关,就能前往长江以南各地。由于东城北边的通化门内不远处即是太极宫和皇城,南边的延兴门又过于偏远,因而一般人东去或西返长安,大都是走中门春明门。

  当时唐朝人喜欢以汉指唐,汉长安东城的南头城门名为霸城门,又名为青绮门或青门,所以唐代诗人所说的“青门”或“青绮门”,大都指的是春明门或延兴门。如李白在《送裴图南东行前往蒿山》一诗中便说: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又因这里的柳树很多,所以白居易在《青门柳》中,有: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色。

  的诗句。

  从这里直到灞桥,一路上风光十分的美丽,岑参在《青门歌送东台张判官》一诗中说: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南城墙中门叫明德门,正对终南山,此门较其他城门多了两个门,共有五座城楼。南城西侧城门叫做安化门,东侧叫做启夏门。由长安去城南神禾原与少陵原之间的樊川,走启夏门最为便捷。家住樊川少陵原朱坡的杜牧,在《忆朱坡四韵》中说:“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便是以汉长安南城东侧的覆盎门,代指唐长安的启夏门。

  西城三门从南而北分别是延平门、金光门和开远门。金光门外通昆明池,开远门是唐代长安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北城外为皇家禁苑,它东至沪河(一说至灞河),西至汉长安故城,北临渭水,其中遍植花木,并蓄养着许多供皇帝射猎、观赏的禽兽,一般人根本不能进去;中部又为宫城所占,因而北城上没有开设城门的必要。但为了凑足四城十二门的传统,仍然在宫城之西的北城墙上虚设了自东而西的芳林、景曜、光化三座城门。芳林门外即皇家园囿;出光化门,则可前往汉长安故城。

  承天门外的天门街,这条街由于穿过了皇城的朱雀门,因而又名朱雀街,它向南一直通向南郭城上的明德门。这条宽一百五十米的南北大街,像一条轴线,将长安城平分成对称的东、西两半。城中一百五十个居民坊里,除去了东、西市和曲江池所占的面积,实际上有一零八坊,均等地分布在大街两侧。街东归万年县管辖,街西则归长安县管辖。

  长安各坊都设有围墙和坊门,除了皇城南三十六坊,因如宋敏求的《长安志》所说:“在宫城直南,不欲开北街泄气冲城阙。”以及大明宫南被南北向的丹凤门街分成光宅、翊善、永昌、来庭四坊的缘故,因而只修有东西向的街道和只开东、西二坊门外,其余各坊内都有十字大街通四坊门。

  各坊中还有许多称为巷或曲的小胡同,如亲仁坊有“永巷”,兴道坊东门北有“下曲”,靖恭坊有“毡曲”,颁政坊有“锟钝曲”,平康坊有“南曲”、“中曲”、“鸣珂曲”。

  各坊里之间,纵横交错地排列着笔直的南北十一条大街和东西十四条大街。这种整齐划一,左右对称,宫城、皇城居于北部正中,以及道路均匀分布并以直角相交的格局,虽多而不繁,虽密而不乱,井然有序,往来便利,正如元李好文《长安志图》中所说:“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比也。”从高处俯瞰,情景就更动人,无怪李白曾赞叹:“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万井惊划出,九衢如弦直。”“咸阳”即指唐长安。白居易则描述得更加形象鲜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各坊面积以中心大街——朱雀门街(又称为御道)为主轴,依次大小对称的排列,即愈近朱雀门街左右之坊,面积愈小,愈靠近东西城墙的坊愈大。但面积最大的坊在皇城两侧的六纵列。各坊四周都筑夯土墙,墙基约宽2.5—3米,开四门,坊内有十字街。

  长安人口达一百多万,是国际大都会。最热闹的东、西二市在城南,各占约一平方公里的两坊之地,内设双十字的井字街,四边各开二门,街内除“东市局”、“西市局”、“平准局”外,店铺罗列,四方珍奇财货均汇聚于此,交易热络,繁华日增,甚至后来还有“夜市”出现。

  居住在长安的外国客人和少数民族很多,社会风气也潜移默化,胡服、胡帽、胡乐、胡舞、胡饼等都风靡一时。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从西城的开远门,来了一位外国的远客。

  在长安这种世界级的大都会中,外国的访客实在太多了;但是有位远客却极为眼生,似乎是来自前所未见的国度。只见他身着交领左衽鸟纹团花的羊毛长袍,袖子极长,腰、摆略紧,束着一条紧身的毛腰带,腰带上缀着饰物,脚登着黑色的全剥牛脚皮靴,头上用缯彩缠头,戴着一顶形圆如钵的皮帽。

  虽然,长安人看惯了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但是对于这位来自陌生之地的访客,也不觉地多望了几眼。

  这位来自吐蕃的使者,自进入了长安城后,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怕少看了一样事物。虽然脚步极为稳健有力,但却似乎又像在梦中一般飘浮着。他在接受了大王松赞干布的命令之后,来到这传说中宛如帝释天宫般的大唐入贡,在此每天所见到的,多是前所未见的惊奇。

  他一路从都城拉萨(逻娑)出发,经过了羊八井、当雄(达木)、那曲(阁川驿)、安多、唐古拉山口、昆仑山到达格尔木进入了唐地。再经由敦煌(沙州)、酒泉、张掖、武威、兰州,而终于到达了梦寐已久的长安城。他所经行的这一段路程,后来被唐·义净法师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称为“吐蕃路”,汉地佛法曾经由这一条路,大量的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王的使者从开远门进入了长安城后,就见到了一条宽达百米以上的大街展开在眼前,路上熙熙撞攘的都是车马与行人。开远门是长安通西域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人,也大都由此门往来出入。

  经由开远门的大街,绕过了皇城西侧的顺义门,使者来到朱雀门边的鸿胪寺(外交理藩部)。鸿胪寺卿(部长)接到了来使的讯息,心中十分纳闷,更不知道如何接待,虽然说当时的中国,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而唐太宗也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灭掉东突阙之后,威震各国,四夷君长呈献太宗“天可汗”的尊号,唐朝成为亚洲的盟主,国力充裕,国势如日中天,当时各国竞相上贡。但是大国毕竟要有大国风范气度,绝不能失礼,否则丢了面子,可是获罪不起。

  于是,鸿胪李卿将吐蕃使者安置于鸿胪客馆留宿后,就赶紧四处探听其虚实。

  原来吐蕃在吐谷浑的西南,是一个新兴的地区,他们的祖先原为西羌,约有一百五十种族群,过去未曾与汉地交往。吐蕃(西藏)与唐朝之间,隔了许多部族,诸如在青海高原的苏毗、多弥、白兰及强大的吐谷浑,在四川边境也隔着党项、东女部落等。

  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吐蕃境内多山,地形高峻崎岖;气候严寒多变,物产寡薄,器用不丰,交通不便;境内多呈部落割据,各不相伏的局面。直至隋末唐初,方由松赞干布在大相禄东赞的辅佐下,统一西藏高原,建立王朝政体。在完成内部的政治统一之后,为谋求民族的发展,突破先天封闭性高原的瓶颈,所以遣使欲归顺唐朝。现今土地广大,并拥有数十万的雄兵。

  了解了来使的虚实之后,虽然见他略显傲慢,但为展现大唐风范,不只供给他一切生活所需,且常供宴以飨来使,并上报天子,以安排朝觐之事。

  吐蕃先前虽然未与大唐往来,但是松赞干布王极有勇略的威名,早已风闻西域。所以,来自各国或各地的使者,每天也都趁机来拜访这位吐蕃的特使,以增进互相关系,顺便也探视吐蕃的情形。所以,吐蕃的特使,在长安期间也颇不寂寞,不只每日欢宴,并且逛尽世界名城——长安,以完成藏王的心愿。

  漫步在长安充满槐树的绿荫大道上,吐蕃使者心中十分地惊奇,直怪人间为何有这样的景象:在居民里坊之中,许多花木丛翠、亭榭曲廊,宛如帝释天境一般。他决定向松赞干布王建议,将西藏吐蕃之地建立如同大唐一般的繁华。

  为了观察大唐民间的富裕,使者来到了长安的西市,参观长安的商业交易。西市位于皇城的西南,与位于东南的东市,是唐朝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场,不只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也显示了全国生产的富足,更是世界各国珍品的展示场,拥有来自海上与丝绸之路,所输入的各国或各地宝物、食物与各类珍产。

  唐代的丝绸、陶瓷、金银器、制茶、手工艺业,都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准。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也是手工业发展史上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而就丝绸来说,当时各地贡品中便有绢、绸、绫、縠、锦、纱、缎、罗、练、绮、仙纹绫、鸡眼绫、八蚕丝、轻容、花纱、紧纱、宝花罗、花纹罗、白平绸、白绵绸、交棱縠、子方縠、蕉花练等几十类花色品种,一些华贵的地毯,也用丝织成。丝织品的柔软光鲜,引起了吐蕃使者的极大震撼,直以为是天衣;因为当时的吐蕃,只有以兽毛或粗麻所织的褐衣与皮裘而已。所以使者十分仔细地观察并询问了丝织品的相关知识。

  由于朱雀门大街之东靠近大明宫和兴庆宫,因而这里的坊里多为权臣贵族所占;又由于富商大贾多住在城西,西市也较东市更加繁华。西市有秤行、衣肆、(左革右伏)辔行、卖锦绣彩帛的、卖胡琴的、饮食店、寄附铺,以及药材肆、麸行、笔行、帛肆、肉行、鱼行、金银行、铁行、油靛行、法烛行、煎饼、团子店等,应有尽有,蔚为奇观。

  另外更有许多来自波斯、西域等各国或各地的商人,他们善于经商,尤擅于鉴别玉石。

  午时,使者们来到了一处胡人所开的酒店,饮酒吃饭。当时的吐蕃喜用调好的炒面捏成碗状,而将奶酪、肉羹盛在里头,而后将面制的碗盏与肉羹齐食。其实这种古老的吃法,还保留至今日的甘肃南部夏河的藏区。而饮酒时不用杯子,惯以双手捧酒而饮。

  当时的唐人喜胡食,犹如今人喜吃西餐。使者与大家一起食用以麦粉外着胡麻(芝麻)的胡饼(今之烧饼),并用金樽饮用葡萄酒与三勒浆类酒(酿法出自波斯),实在是十分奇特的经验。

  胡人在长安开酒店的实在不少,这正如李白在《少年行》中所写的:

  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诗中金市就是指西市。

  在长安道上,看尽了世界各地的人,也看到了许多长途贩卖的行商,逐利而动,不只遍于全国,而且远至西域,这真是如元稹在《估客乐》中所说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织锦成,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吐蕃使者仔仔细细地记录这一切经验,他知道这些商人,将很快的随着他所走过的吐蕃路,将大唐与西藏的线,紧紧地接系起来。

  阵阵的鼓声,响彻了长安城;吐蕃使者正与鸿胪寺卿及吐谷浑、回讫、波斯等诸使者,在长安城中游历。他心中十分新奇地问道:“这些鼓声因何而来?”

  吐谷浑使者就以老长安的身份用藏语回答道:“长安城中除了每年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三天外,全部施行宵禁。唐人在各大街悬鼓,一到傍晚擂鼓八百声,城门、坊门全部关闭,除了皇帝特许之外,全部要离开大街,违者受罚。”

  鸿胪寺中专门招待使者的典客署典客接着说道:“虽然我们游兴尚浓,但现在恐怕要赶回客馆了。真是‘六街钟鼓又催还’啊!等一下行人全离开了大街,金吾禁夜,将是‘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了。”

  吐蕃使者又问:“那明日清晨呢?”

  典客回答道:“清晨五更时,擂鼓三千声,坊门、城门应声而开,那时‘鼓动六街骑马出’,我们又开始一天的生活了。”

  使者一面回馆,一面默默地数着鼓声,回馆之后鼓声未绝,最后整整的八百声鼓,在他心中烙下了长安的印象,他心中想着:“大唐真是个不可轻侮的国度。”

  太极宫像北极星一般,位于长安城北方居中的大位,表示至高无上,南面而王之意,它的南中门名承天门。由于门前有宽三百步的横街,因而这里是举行“外朝”的理想地方,如阅兵、受俘等许多人参加的活动,都在横街上举行。进承天门后,再分别穿过两道宫墙上的嘉德门和太极门,才到达宫城内院,皇宫处于层层包围之中。太极门左有钟楼,右有鼓楼,正北是前殿大极殿。太极殿是太极宫的主要建筑。平时,太宗定时在这里会见群臣,处理朝政,称为“中朝”。

  贞观八年十一月十六(甲申)日,吐蕃使者带着书信与上贡的贡品在太极殿上朝觐唐太宗。大殿上陈设着宫悬之乐,并陈列着历代的宝玉、舆辂与黄色旗帜的仪仗,万分的庄严。太宗皇帝身穿着衮冕临朝召见,文武百官、皇亲诸王也穿着朝服陪位排列。

  吐蕃使者上献书信、贡品,并向太宗行了觐见的大礼之后,就向太宗提出松赞王欲求娶公主之事。太宗虽然已知吐蕃为大唐新兴之地,但是一者对此地尚未完全了解,二者赐请和亲是国家大事,并非儿戏,因此加以婉拒。

  太宗虽然拒绝了请婚,但对于使者还是温言相向,垂问民俗风情,接着赏赐使者,并设宴于内庭甘露殿中,以飨来使。甘露殿靠近北城外的禁苑,附近并有池沼、流水和浮桥。中宗时,李峤曾描绘在甘露殿中的景象为:

  丹宇临丹地,云窗网碧纱。
  御筵陈佳醑,天酒酌榴花。
  水向浮桥直,城连禁苑斜。
  承恩恣欢赏,旧路满烟霞。

  朝觐事毕,吐蕃使者拜辞,太宗遣使赠以礼物并设宴饯行,使者怀着深刻而奇特的经历,回到吐蕃。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派遣使者冯德遐带了诏书与大量的珍礼及染彩丝织帛缎前往吐蕃宣抚慰问。松赞干布召见了冯德遐,十分的欢喜。

  而在当时的国内情势,东突厥汗地的都布可汗阿史那社尔,为西突厥所败,所以在贞观九年时率众内附中国;太宗令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并在贞观十年正月十日,命他娶皇妹南阳长公主。而吐谷浑汗地的可汗慕容诺曷钵,也在此年三月十七日,受封为河源郡王、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并入朝请婚公主。

  松赞干布由这一来一往的使者交涉,使他对唐朝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十分钦慕大唐的风光;更由于得知了突厥与吐谷浑,都已有了迎娶大唐公主的因缘,所以认为唐朝联姻的机缘已成缘,因此决定再遣使者,携带大量的金银珠宝,随着冯德遐前往长安,奉表上疏求娶公主。但是,太宗皇帝认为时节因缘未至,所以还是未允许松赞干布的求婚。

  于是使者只好黯然地回到了吐蕃。松赞干布十分重视与大唐的联姻,因此急切地询问使者情形。

  使者告诉松赞干布说:“臣初至大唐时,大唐对待我十分的优厚,并答应将公主嫁给大王。可是,没想到刚好吐谷浑的可汗王到大唐朝见,从中挑拨离间,因此大唐对我的礼遇渐薄,终于拒绝许婚。”

  松赞干布大怒道:“吐谷浑实在太可恶了,竟然敢离间大唐与我们的通好!必须给他们一些教训。”

  于是立即出兵攻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持,逃往青海之北,人民牲畜我被吐蕃所俘。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乙亥,吐蕃军进击党项(四川省西北部)、白兰(青海省东南部)地区各羌民族部落,并率领部众二十余万人,进入大唐松州(四川省松潘县)西境,然后又派使节携带金甲及金银绸缎,到首都长安进贡,声称前来迎接公主;若公主不至吐蕃,则将继续深入进攻大唐。

  不久,吐蕃军即进攻松州,击败松州都督韩威。羌族部落酋长、阎州(松潘县北)刺史别丛卧施、诺州(松潘县北)刺史把利步利,同时献出州城,叛降吐蕃。松州危急、四川亦告急。战争连年不停,吐蕃大臣建议藏王休兵,但被拒绝,因而自缢身死者,有八人之多。

  唐太宗决定示之以威开始反击。八月二十七日,任命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八月二十九日,任命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率步骑兵五万人,分四路迎战吐蕃军。

  吐蕃军进攻松州城十余天;唐朝军队由牛进达担任先锋,九月六日,趁吐蕃军不备,就在松州城下把吐蕃军击败,斩首一千余人。松赞干布心生恐惧,只好率军撤退,并派使者前来大唐谢罪道歉,但仍请求迎娶大唐公主。这时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吐蕃是发自真诚,所以谢罪请婚不同于前恃强逼婚,因而决定同意所请。

  贞观十四年二月十日(丁丑),唐太宗亲临国子监(国立大学),参观孔子祭奠大典,并命祭酒(校长)孔颖达讲解《孝经》。此时,除了四方学者会集京师之外,高丽、百济、新罗、高昌乃至西藏吐蕃,皆已派遣弟子至唐求学,所以听讲者乃至有八千余人。西藏此时也已开始派遣子弟前来大唐,学习新的文化。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闰十月丙辰(二十三日),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宰相禄东赞来到汉地,携带着国书贡品,准备向大唐请求通婚。这时太宗认为时机已至,因此将应允和亲,宫中也预备着觐见的仪式。

  在朝见的前一日,尚舍奉御(宫廷布置官)布置御帐在太极殿的北壁之上;太极殿坐北朝南,座位取南面而王之意。司宾的司仪官前来排列使者的班次,司乐的太乐令则在殿内悬挂乐钟,而举麾旗的位置则分别列在上下之位。

  朝见之日,禄东赞的座位在宫乐钟的南方,面向北;贡品等陈列于庭中的礼物则在他座位的前方。典礼的司仪位在宫悬的东北,司赞的接待官二人位在南边稍后,都是面朝西站立。而各禁卫官则部署所部的卫士护卫着太宗,执黄麾的仪仗队则半队各排列在门外和殿庭里。

  时辰已至,太乐令率领奏乐人就位。这时符宝郎捧着帝王的玉玺,到殿阁内来迎接太宗皇帝。

  求婚使者禄东赞一身恰如其分的利落打扮,令人眼睛一亮。这一位吐蕃大相穿的是紧身窄袖、鸟纹团花的直领长袍,袍长仅在小腿之上。脚登黑色狗鼻靴,腰间束着一条窄窄的玉带,上缀着两件瓶袋,头上束着布补与冕冠;表现出觐见太宗大皇帝的敬谨诚挚的情态,在选择服饰与仪态上表现出最适宜的外交礼节。

  使者禄东赞捧着书表文从班次走出,通事舍人(助理立法官)引导他们立于太极殿外的西厢,面向东,从人捧着五千两献金及珍玩玉器数百件庭实随从在后,都是面向东边,往北而上行。

  侍中(最高监督长)陈奏外面已都准备完成。这时,太宗皇帝头戴着通天冠,乘坐舆辇,其上则覆着曲柄的华盖,由警卫侍从拥簇进殿。

  皇帝将出,仪仗启动,太乐令命令奏黄钟钟乐。符宝郎把玉玺陈列在御案之上。音乐奏毕,中书侍郎(副立法院长)一人,令使二人手捧案子先已在西阶伺候,于是面向东往北而上。舍人引禄东赞及持着贡品的随从,走到宫悬南边的位置上。当使者初入门时,齐奏着太和之乐,立定之后,乐止。

  中书侍郎率领持案人来到禄东赞之前,面向东。侍耶接受吐蕃的国书及请婚之表并放置在案上,回到西阶之后,再将表文捧起奏上皇帝之前。

  在侍郎将表文奏上之时,众官员就各率所属,接受使者的贡品,并放于庭中。于是赞礼人传呼再拜,禄东赞和随从都叩首再拜。

  这时,舍人奉皇帝之命,下阶来到禄东赞面前,向他说道:“太宗皇帝问候松赞干布赞普安好。”禄东赞再拜,开向太宗表示致谢,又再礼拜。舍人又向禄东赞传达太宗对他的问候之意,禄东赞十分感激地再拜并回答:“一切安好!”

  这时,禄东赞代表松赞赞普,请求通婚。太宗皇帝十分高兴地向他说道:“朕准备赐封文成公主,嫁与你们的赞普。”

  太宗皇帝十分欣赏禄东赞的智慧及应对,对他的生活多加询问;最后舍人又奉皇帝之命,慰劳禄东赞,请他还归馆驿,禄东赞及随从人员都再拜致谢。于是舍人引导使者出宫,这时乐音大作,呈现着吉祥的喜气。太宗皇帝起身上辇,太乐令令奏蕤宾之调的钟乐,侍臣都随从皇帝回到了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