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宝典6
闻思精粹6
精案集锦6
金言晶珠6

《修行百颂》61—65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17日            来源:智嘎仁波切


66

明晰和空性双运,如同月亮映照在水面之上,

听瑞的人们啊,

没有什么是要去执着的,也没有什么是要去阻挠的。

 

我们觉察的每一件事——轮回和涅槃中的所有现象——的生起,纯粹是心的本然创造力演出的戏码。心的“明性”——我们所觉知的现象之清晰显现——乃是心之空性的展现。空性是明性的本质,明性是空性的展现。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心如同映照在静止湖面上的月亮一般灿烂明晰,但你无法捉住水面上的月影。它是如此生动鲜明地显现,同时又无可触及。由于空性和明性之不可分割是心的本质,因此没有什么能够阻挠遮蔽它,它也无法阻挠遮蔽任何事物。它不像岩石等坚硬物体具有实体、占据空间,并排拒其他物体。在本质上,心不具实体,无所不在。

 

 

 

67

无二无别的明晰和空性,如同虚空,

听瑞的人们啊,心既没有中心,也没有外围。

 

心可以理解形状、声音及其他现象,可以体验快乐和痛苦。然而,外显世界从来不存在于心中。当你分析心的时候,心只有空性。如同一个空无的宇宙,提供了一个可以容纳所有天体的空间一般,心的空性本质也为它自己的示现提供了空间。正如一个既没有中心,也没有边际的无垠宇宙,心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起始或结束。

 

68

没有念头、没有散漫的心,如同一面有着美人映像的镜子,

听瑞的人们啊,

心是离于任何理论的。

 

一旦你认请心的本质,你不再需要刻意去思维心的本质,或用各种方法来修饰它。到了那个时候,你甚至不能说心是在“禅定”之中,因为它自然而然安住在宁静无别的状态之中。你不在需要去专注于一个特定观想的细节,例如一个本尊的形相。心将不会陷入散漫和迷妄之中——散漫和迷妄是凡夫的特性,因为心毫不费力地、持续地安住在它的本质之中。

明觉不会受到令人愉快的或令人厌恶的觉知所影响。它仅仅安住于它的本然状态之中,恰如一面映照了一张人脸的镜子,既不会因为镜中人的美丽俊俏而狂喜着迷,也不会因为镜中人的丑陋而触怒。正好一面如实地、毫无分别地映照所有形相的镜子,一个证悟者能够清楚觉知所有的现象,而不会影响他对究竟本质的了悟。

反映在镜子上的影像,既不是镜子的一部分,也不在镜子以外的地方。同样的,我们所察觉认知的现象,既不在我们心中,也不在心以外的地方。事实上,对事物究竟本质的真实了悟,完全超越任何存在或不存在的概念。因此,龙树菩萨在《中观论颂》里说:“既然我没有确认任何事物,因此没有人能够反驳我的论点。”

 

 

 

69

明觉和空性是无别的,如同镜中倒影,

听瑞的人们啊,

在这面镜子中,无所生也无所灭。

 

心的空性不是一种茫然迟滞的状态,也不是空无一物。更确切地说,它具有了知的能力,一种自然显现的明性,我们称之为明觉或证悟的心识。空性和明觉是心之本质的两个层面,在本质上是无二无别的,如同一面镜子和反映于其上影像。

念头在空性中生起和消融,如同一张脸的倒影在镜子中显现和消失。由于人脸的倒影从未真正存在于镜子之中,因此当人脸不再反映于其上时,倒影也没有所谓的停止存在。

镜子本身也从未改变。就相对的角度而言,在你展开修行的道路之前,你可能处于被无明控制的轮回不净状态之中。一旦你走上修行的道路,你所经历的不同状态,掺合了无明与了知。在修道的终点,也就是觉醒的时刻,除了明觉之外,一无所有。在修道的所有阶段之中,虽然心看起来产生了一些转化,但心的本质从未改变。在修道之初,心没有堕落腐败;在修道之终,心也没有增善。

 

 

 

70

大乐和空性是无分别的,如同太阳照亮白雪,

听瑞的人们啊,

在那里,没有什么是可以执取的。

 

当阳光照射在山峰上的白雪的时候,白雪的洁白变得更加炫目。但是,你能够区分阳光的光辉和白雪的洁白吗?

当你认清心的空性,心固有的至极大乐扩展了。它是全然的自由自在,畅然无阻的大乐。然而,它绝不应该被当做真实的事物来执着。大乐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白雪的灿烂光辉虽然令人目眩,但它不是你能够用手抓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