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宝典7
闻思精粹7
精案集锦7
金言晶珠7

移喜措嘉佛母传(第六集)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8日            来源:智嘎仁波切


 

 

 

接着我详述自己修持苦行,成就悉地的经过以及灵怪和人们如何地化现种种幻境干扰。最特别地,就是我在巴洛达桑如何透过对密续的体验而亲见长寿佛坛城中的本尊。上师闻言面露满意的神情,把右手放在我头上,说道:

「以你目前的情况来修习不死持明瑜珈是很合适的。你在巴洛达桑所经验到的仅仅表示若依着上师的慈悲,你来修持此法,则将发生某个特定结果。我将为你开显长寿佛的坛城并给你灌顶授权,然后你必须找一位修长寿法所依的密伴。

这位不丹女孩奇珍具有觉醒空行各种征相,是一位金刚女侍,你若将她给我,我将以她作为普巴金刚的明妃,而达到广传普巴密法的需要。否则西藏晦土上,密续教法会停滞不振,瑜珈行者甚至连生命都无法保障,许多遍处西藏对密续法义环着敌意的邪灵将会作障,阻碍教法的推行;即使传布开了,也会很快势微。」

我顶礼师尊,并献上一盘金子与土耳其玉,以及札西奇珍,作为感恩供养。继而说道:喔,伟大的上师,非常感激您将无死瑜珈的秘密教法传给我。于此修行中,合格密伴的条件是什么?阿札拉沙雷不行吗?您要开显普巴金刚坛城是多么慈惠而祟高啊!我将奇珍供养给您,请以慈悲摄受她,也请您务必为她开显密续法藏。

像我这种力量薄弱,出身下劣又不具足的女子们要蒙受全世界的敌对。我们行乞时,连狗也有敌意;我们有食物、财富,窃贼便要来干扰;我们长得动人,登徒子便过来骚扰;我们努力工作,国内居民又萌生敌意,即使我们什么也不做,恶毒的长舌仍然鞭伐着我们;我们有不合宜的举止时,全世界都成为我们的敌人。不论我们做什么,在此路上的女子处境都是悲惨的,要维持我们的修行几乎不可能连活下去都很难,因此请您也给予我普巴金刚的秘密开示吧。」

上师想了一下,答道:无死瑜珈的修行犹如将军,普巴则像是护卫。不论你以那种密续修持为主,修行除障的普巴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本身的本尊就是普巴,故我将为你灌顶」他继续:「不论是修行普巴法或无死瑜珈,你都需要一位修行伴侣,到中央西藏的乌鲁去,你会找到一位十四岁的男孩,其父名为拉贝尔,其母名为确可洛渣,你将与他共修而成就本尊。」

我根据此预示觅得此男孩,并偕同回到莲师处,上师说道:

「此男孩乃具普巴悉地的持明者

具有不可摧毁的生命力,无懈可击,

本尊为他取名「摧毁恶魔的金刚」

因他灌顶,登上法王座时扰如一头狮子,

故授他拉龙贝姬仙给之名。」

贝姬仙给一入密续坛城,便获证精神的成熟。

然后上师的五位根本弟子:拉龙贝姬仙给、洛札克的南开宁波、马宁迁秋、多杰敦珠和我,加上女孩得哇摩,便依上师的指定在普巴金刚灌顶仪式中扮演各种角色。得哇摩重新易名为秋奈玛,光荣尼师,她扮演金刚女主人;阿札拉沙雷和阿札拉贝扬扮演金刚舞者,易名为噶玛东竹和噶玛达杰;不丹男孩沙雷担任金刚侍从。首先,我做「根本明妃」,札西奇珍做「解脱明妃」;接着上师展现四十二本尊坛城结合普巴金刚密续坛城,以及七十八普巴的坛城。上师与我们二明妃共修七天,一切征相都呈现至完美的境界。

普巴金刚的本尊眷属在眼前现起,而象征的普巴(即仪式中所用的神圣匕首短剑)跳跃、舞动并飞了起来:它们明亮地晃耀着并散出如香水一般的芬芳气味。在显现出这些神奇征相的当晚,上师转成忿怒莲师,而我转成与他结合为一体的一发母,札西奇珍成为我们骑乘的雌虎,以降伏西藏四方的神鬼魔类,上师与明妃定于普巴三昧,骑在已转成雌虎的奇珍背上;上师右手持九股金刚杵,左手转动钟铜普巴,并投射出无数同形式的愤怒而恐怖的化身。其中之一名为「蓝黑金刚忿怒普巴,直飞巴洛达桑,降伏蛮邦的神魔,忿怒空行,邪恶野人,三极八级精灵,令他们发誓护法。另外一位化身名为紫金刚忿努普巴,飞到两倍于达桑之距的康地,降伏康、姜、中国和霍地上的神魔,恶人,三种八级精灵,令他们发誓护持佛法,并取走其命髓。一个住在马那萨罗伐湖口,心怀怨恨的大蛇,它从紫金刚忿努普巴手中逃出来,并化成红牛的模样,在国王脚边乞求庇护。红牛在国王面前现出这样的模样:脚被铁链绑住,头上一道深深的伤口,血液脑液从中渗出,舌头鼓胀,眼睛外突等。国王问是谁将它折磨至此,红牛便答道:

「从蒙的边地来了一名无赖,名叫莲华生,他正在有系统地消灭西藏神祇和人类,目前甚至使无辜的神魔也遭受迫害、我今天来您这,国王啊,就是要请求庇护。」

国王心生冷悯,告诉它说可以如愿,此刻,红牛立刻消失成薄雾散去。王正在想这奇怪的事表示什么意义,上师的声音便在耳中响起:

r真令人惋惜啊,国王您的慈悲用错地方了,

在您将来仍在世的时期,

悉地成就会充满障碍,

而将来追随佛陀的人将面临短命及恶运,

当您的王统传至第三代时,

此红牛恶魔会化为一位名为朗达马的君主,

他会拭兄而建立邪恶政权,

湮灭教法,甚至是经续的名号。

不论如何,这是业力,

无法改变。」

贝姬多杰立刻祈祷:「愿我能毁灭此牛王!」

「善哉善哉!」上师说道,并预言,授命,确实贝姬多杰将杀死这牛国王。上师给他灌顶授权,并赐他贝姬多杰的名字。另外又给予详尽的预言,在纸卷上写下私人的忠告,并授予他二十个马哈萨提普巴仪轨,指示他立即去修持。

我和贝姬仙给证得与普巴无别之果,很快地亲见普巴坛城而成就普巴悉地。接着上师又传授我们成就自灌之法,有普巴奇杜加上全套的普巴索奴之法,包括个人修持与一般修持的部分。普巴奇杜有两部分,分别是结合了修持寂静的金刚萨捶法轨而获致证悟的方法,以及透过结合毒黑普巴的解脱事业而有效地成就事业,像诛法等的方法。灌顶授权后,师道:「我,莲花生,在关于普巴金刚的教导上没有比此更深的了.好好修持并于其中开发神通力。你们把这套教法一部分用口耳传承法,一部分岩藏起来,而将其全套地传下来。」然后,他给予我们境界指示。

过一些时,他又给予我们「无死长寿佛光花蔓」、「金刚花蔓」、一切秘密沟通、「所有征服者之沟通」、集十本尊于一」、「六十二位长寿本尊」以及其他坛城、教诫和成就法。贝姬多杰和我毫无丝毫怠惰地修行。本尊现前,我们愉快地成就无死持明。

此时措嘉彻底地毁灭异端的苯教,关于这部分,容后与她修最后的苦行那段一起描述。

措嘉在西藏以超越心灵所能捕捉的方法修持禅定,这些地方包括在提塞之下,蒋巴林之上,二十五个山顶上,十八处要地,一百二十八个次级力量处所,十二个大的隐谷,七处奇迹之处,五处秘密力量之处以及七百个藏宝处。其中有些会在后面提到。详细情况则限于篇幅不别赘述。

在此结束第五章,其中描述措矗如何修持禅定和苦行。

三昧耶嘉嘉嘉!

前面已经广泛地说明措嘉在修行上成功的一些证验,此处则是她自己简短的描述:

在帝卓,我受到空行象征性的指示所激励,

修持苦行并显现出成就之相;

在岩雪相接处,我开发拙火内热,

而脱去轮回之衣;

在聚集会所,我具四灌的暖热,

将眼见之境转成上师完美的形相;

在尼泊尔,我令死尸复活,

并由善巧方便赎得阿札拉,甚深方便道所依之伴侣,

证双运甘露的悉地:

语具梵天的特质及音调,

身化为能于天空舞蹈的虹光相

心则成为三世诸佛之心,

在仙给宗,我饮用了转变体质的甘露,

并接受医药诸神的拜访;

在耐林,我降伏了恶魔兵团,

征服诱惑而且获证悉地,

成就了每位召请来的本尊,也亲见他们,

我轻易而喜悦地得到每位的悉地。

在巴洛达桑,我修持空乐不二的甚深道,

与三位伴侣,净喜的黑鲁嘎为伴,

我能够对脉,气,明点控制自如,

并由控制五大而达到自我控制。

身语意转成佛陀三身。

我得到长寿佛境界的预言,

与金刚亥母本尊无二无别,

成为所有坛城的主要空行。

在翁浦达桑,我成就普巴金刚,

并取得当地神魔的命髓,

我亲见长寿佛坛城的神圣之主,

成就无死持明,

此身转为神圣的金刚不坏身。

在上西藏和下西藏,以及两者之间,

还有无数的吉祥之处都是我修行的见证,

我也加持了每个地方,

连一掌之土也未曾忽略。

未来将逐渐显示这项事实,

因为每件发现到的宝藏都是它的证明。

而在许多次等的强力之处

那儿的岸石都印上了我手足的标记,

咒,种子手与形相都放在那里,

留下来成为将来的承诺物,

那些具器的皮诚的依者,以他们的祈祷文,

将会发现它们。

透过对实相的直观力,及对五大的巧妙控制,

我将地下充满了宝藏;

透过无谬记忆之力,

我吸收莲师的意见:

透过成就无畏的确信,

我预测未来并强化那些幸运者之命运,

透过和诸佛合为一体,

我完美地成办了三世诸佛的功业,

也因此获得这些精神力量的庄严。

我的世间悉地,简言之,就是对现象的控制,

疾行,全知,不朽生命丹,

于空中舞蹈,穿越物质,以及秘密之舞,

而出世悉地具三种三昧(如幻三昧,

金刚三昧与一味三昧),

法界之心,普贤王如来佛母的广大,

实相如同种种装饰的展现而显露出来,

我不希望得到更高的状态,也不俱怕地狱,

而见解却非虚无或是极端的主义,

因我对深妙的空性,有着确信;

我已成就目标,大圆满纯净的潜力,

并自然地成就无所不包的阿底瑜珈。

我的心等同虚空般广大,

慈悲更灿于太阳,

加持比巨大的云层还广阔,

悉地则比柔和的毛毛雨下落得更快。

所以,你们将来有信心的人,

祈祷!

读诵那使状况显现成一些预兆的祈祷文,

就能得到你们根本祈请文的答案。

(了解预兆的根本意义,或在任何一刹那直观人相对现象,经验的本质,我们便了解到自己即是如来,的确实现了菩萨誓言,也即是大成就者。而每一刹那都是自己创作的奇迹。」

我将带领你们离开恶道。

若你们否认这事,则等于否认了一切如来。

(上句亦可说成:若你不相信空性是助你从纷乱的身心状态中得到自由的钥匙,则是否认了佛陀的解脱道与大乘法)。

错误的见解和意见令你们受苦,

但我的慈悲仍不会舍弃你们,

业流枯竭,你将成为我的新的依者。

此处结束第六章,措嘉以韵文描述她禅定成功的证明以及其悉地的本质。

三昧耶嘉嘉嘉!

如来法教乃以利益众生为目的,此章分三部分描述措嘉利益一切众生的方法。第一部分描述她如何坚固地建立佛法的珍贵传承,驱除邪灵,令信仰恶魔及不信抑佛法者成为新的佛教皈依者。第二部分描述她在建立传承之后如何传布经续教法,扩展寺庙团体并支持它们。第三部分描述她如何埋藏无量无边的宝藏,以待将来取出,如此乃至轮回未空之际,如来的话语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增加。

印度释迦族后裔的娘止增波是全西藏拥戴的国王。他推广笨教。其王族传承最后一位名叫拉兜兜利,于其统治下,佛法进入了西藏,印度的释迦牟尼名号普为中央西藏四洲的人民所闻,人们也接受了修行十善的法教;而经过改革的笨教教义也广泛地推展,这些教义的修持和佛法一致。改革的苯教相信释迦牟尼和苯教祖师仙拉是同一位,但以两种方式显现,描绘这关系的画卷也流行起来。此新运动变为一般所知的「桑松」新译在圣观自在化身的佛教国王松真冈波有生之年,西藏进了两幅佛像,王为其建庙供养,安置在拉萨和拉莫确寺中;此外又建立了一百零八所其他的寺庙,助长四洲及边疆地区的人民改信佛教。各种黏土做的佛像,佛像模型和画卷都一时流行了起来。

在樟竹神奇地自然显现出度母的形相,惊愕的国王特别为她盖一座庄严宝刹。三宝,本尊名号,六字大明咒的修行。大悲的形相,在西藏大地普传,甚至远至中国的边界。佛教和改革的苯教二者均在普传,彼此没有偏见地共存,亦没有区分到底何者修行,比较有价值。大家流传着这样的话:逆时针经行代表大圆满,顺时针经行代表大手印,顶礼则指示大中观。国王以十善为基础订立法律,东米桑波达翻译许多大悲的续部经典,有长轨,中轨及简轨的。王臣与后妃都严守对于本尊的承诺及誓言而生活着。

这位天神般的国王驾崩之后二十五年,邪异的苯暇派影响力日益增加,而佛教与改革的笨教都面临严厉的迫害,改革后新苯教的信徒即使至今仍被塞住嘴巴。有些人被赶到康地,有些则被赶到佳或其他偏远地区,直到没人留在中央西藏。当佛法遭受迫害时,君臣便起了争执,如此虽然导致信心的低潮,却也防止了更进一步的迫害,误导人心的苯暇(旧苯教)教腐化了国家,也为后来佛教帝王赤松德真执政期间蕴酿了推广佛法极度困难的背景。

苯暇教见解偏邪,认为没有净土存在:他们信仰的是佳波恭波与其他精灵,地方神明:恰和扬,机会与命运之神以及一些世间神灵。他们宗教上也规定两家应以女儿交换,而成为自己家中的媳妇,并要讲究婚礼庆典。教法上则是用令人振奋的传说和神话业传播;一般也相信恰和扬,机会和命运之神,可由歌舞而得慰解。秋季,他们举办千头野驴的血祭;春天,他们将母鹿的腿献给神明以赎得新生;冬天,举行供祀苯教神明的血祭;夏天他们杀死供物,拜祭苯教祖师仙拉,因此他们累积了十恶和无可抵还之罪孽。在见解上,他们认为宇宙就是神魔这种非物质性的心灵产物,不论心想什么,都是神或魔;而修行最高的目标便是转生到完全的虚无之境,其次是无限之境,再其次是没有存在也没有不存在的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地方。他们仪式成功的征相,在于所告慰的神明能真正地现身,最后还能吃一个众生的肉或喝它的血,或者至少也要如彩虹般显现。愚夫觉得这样的征相十分非凡,而相信了苯暇教的见解,因而引起灾祸,无论如何,荒谬的苯暇教在国内盛行,并受到藏地大臣的支助;而佛教神圣的绘画和雕刻都消失了,佛法也不再传授;

拉萨和樟竹的庙遭到破坏,各地的庙宇也不例外。

当圣文殊化身的佛教国王赤松德真执政,致力于恢复佛教法统之时,西藏仍是处在极为混乱的状况,王自印度请来许多学者,包括杂霍的寂护菩萨。过去在松真冈波时期依神圣誓约而在拉萨樟竹、拉确莫等地建立起的旧庙,也重新翻修庄严一番。接着便准备盖桑耶寺。然后来自西藏神魔,人民与苯教的阻力,使工程延迟下来。住持塞塑大师便给予这样的预示:「具肉体的人们和不具肉体的神魔,都伤害不了成就了不变金刚身的人。请邬金莲花生大师到此地来,否则你,我,僧众与功德主,都将四处碰壁。」

国王接受建议,并采取行动。他派了三位通晓外文的亲信前往印度迎请莲师人藏。三位译师平安到达莲师所在地并传达国王的邀请之意:随后便和莲师一同回西藏。王臣、后妃等皆不由自主地生起了信心。而所派遣的第一支长程欢迎使节远至威达候驾,第二支特使在拉萨相迎,国王和随侍则到翁布的小树林欢迎上师的到来,莲师前行的马匹一到了桑耶,王和功德主们立刻生起与上师及僧侣亲密一致的感觉,王、臣、后妃们都满怀虔诚疑视着上师,臣服于他的灿烂,全身放射出的光芒之下,对他没有一丝犹疑地尊从。住持也顶礼莲师,并与他互相讨论宗教方面的事情。

国王、大臣、随侍们,住持,上师以及译师们纷纷抵达桑耶之后,上师检查了设计中的寺庙地点,并给了预示。

「在先祖松真冈波生前,」国王说道,「建立了一百零八座寺庙,但由于它们散布各地,故无法一一照料到,以致沦于毁灭,我想在一道墙为界限,其中盖上同等数目的寺庙。」